|
我國自行研制生產的螺旋鉆采煤機在韓橋礦投入使用,在全省煤炭系統首次實現了薄煤層工作面無支護、無人采煤新工藝,為徐礦集團薄煤層開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該螺旋鉆采煤機是在吸取烏克蘭等國家同類產品生產經驗的基礎上,由我國自行研制改造的。設備由鉆機、電器控制、液壓傳動系統和鉆具組成。采用獨頭鉆采工藝,主機布置在順槽中,利用液壓推動裝置帶動旋轉鉆具向一幫煤層鉆孔,鉆頭割煤,螺旋鉆桿掏煤,將煤炭直接落在順槽刮板輸送機上運出,實現極薄煤層的工作面無人鉆采。且采出煤炭含矸量低,質量好,資源回收率較高,十分適合極薄煤層的有效開采。為做好此項新工藝的引進和使用工作,韓橋礦制定了嚴格的工作計劃,積極組織部分工程技術人員專程赴山東新汶礦務集團學習理論知識,進行實際操作。從采煤一區(qū)、準備工區(qū)、機運工區(qū)等單位抽調30名文化水平較高、業(yè)務能力較強的職工成立了鉆采隊。指派一名副總工程師全面負責鉆采隊職工的業(yè)務培訓、設備的安裝、調試等工作。
10月2日,螺旋鉆生產設備運到韓橋礦后,該礦按照預先制定的實施方案,組織相關人員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地面的組裝、調試工作。10月4日將設備進行解體,運往井下17001工作面安裝、試鉆。副總工程師吳國平等人,帶領新組建的鉆采隊職工,克服操作不熟練、部分易損配件難以補充等困難,嚴格領導干部、工程技術人員三班把關制度,跟蹤分析、及時解決試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。針對機械本身存在個別零件與實際操作有誤差等缺陷,礦成立了螺旋鉆試鉆攻關小組,及時對煤機起吊等部件進行加工改造,保證了試鉆工作的順利開展。從10月9日開始試鉆至10月14日,該礦已完成三個鉆孔90多米的鉆采工作量,為螺旋鉆新工藝的全面推廣應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。 |
|